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穿在1977 正文卷 第453章 一点奖励

作者:狸猫换银子 分类:都市 更新时间:2024-05-18 00:21:24直达底部

 

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.xuanyge.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.xuanyge.info


随机推荐:我女友清冷白月光?她是病娇财阀 重逢骤雪 分手后我官场高升,前女友全家肠子悔青 六边形男神 野性关系 只赚钱不谈情,职业舔狗我最行! 穿书七零,替嫁后我成为硬汉心尖宠 沙雕春风吹满地,恶毒公主逆天命 

    微型货车?

    杨厂长放下筷子,眉头微微皱起,边想边说道,“72年的时候,原来设计制造出BJ130的北汽第二修理厂,正式改名为二里沟汽车制造厂。

    第二年,在上级的指示下,全国所有汽车制造工厂,只要拿着一机部给的介绍信,就可以去二里沟厂领一份BJ130轻型货车的设计图。”

    (就是这个)

    听到这话,陈凡顿时眼睛发亮,“咱们机械厂有没有?”

    BJ130可是个好东西,之前他在废品公司拉走的旧书和机械零件,就是用这款车运走的,而且这款车一直到90年代还在畅销,可见其质量和生命力。

    他倒不是看上了这份设计图,只不过如果有这款车的设计图,他再拿出自己设计图的理由就能更加充分!

    而且这款车的来历很有意思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还是首都的马车大军催生了我国这第一款轻卡车。

    想当年啊,汽车还没有普及的时候,货物运输全靠马车拉,想想首都那样的城市,好几百万人口,每天消耗的物资,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把货物拉进来,然后往外拉的垃圾、粪肥又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所以在当时,大车店、货站、寄养驴马骡子的骡马店,都是必不可少的“城市标配”,连伟大的首都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骡马不比机器,那汽车发动机突突突的,一屁股烟喷出来,也只是污染污染空气,一阵风吹过就没事了。

    可那骡马是要拉屎拉尿的!

    想想看,每天几万、甚至十几万头骡马在城市里进进出出,那是個什么场景?!

    于是上级就提要求了,所有牲口屁股后面必须要系一个布袋做的“粪兜”,目的有二,一个是要保持街道环境卫生,另一个就是收集牲口粪肥。

    比如陈凡的小母马,在南湖公社跑跑还没问题,便便拉到别的地方,人家还会感叹一句“有惊喜”。

    可如果要进云湖市区,就必须在屁股后面挂一个粪兜,免得污染环境。

    至于粪兜装的要怎么处理?

    要是赶大车的不介意,可以自己带个粪筐装回去,好歹也是粪肥。

    若是看不上、或者嫌麻烦,就要等到去大车店或骡马店,倒在指定的地方,由店家去处理。

    在某些小城市,一直到90年代初中期,都还能看见赶大车的坐在板车上,挥着皮鞭赶着屁股后面挂了布袋的骡子,肆意地在大街上徜徉。

    马车大军为城市提供了物资保障,却也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。

   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便便。

    尽管带了粪兜,可有时候也不一定能保证全部对准、或者不漫出来啊。

    所以“一路挥洒”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。

   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当时的首都政府决定研发并生产一种轻型货车,用来取代到处施肥的马车大军,而这个任务便落到了北汽配第二修理厂头上。

    不愧是专业跟汽车打交道的,二修厂只用了短短几个月,就交出来一份超乎想象的答卷,便是这款畅销多年的BJ130。

    只不过,虽说这款车将马车大军大幅度减少,却并没有彻底干掉。

    将马车大军赶尽杀绝的,是另一款更畅销的车。

    也是陈凡准备拿出来的车型。

    听到陈凡的问题,杨厂长略显尴尬,“要是有的话,你父亲也不会一门心思想设计汽车了。”

    旁边李副厂长也说道,“有资格领图纸的,必须是汽车制造厂,这款车在全国也有二十多家汽车厂在生产,这样一来,生产同一种产品,汽车厂之间就成了竞争关系,所以本省的汽车厂也不愿意其他单位拿到图纸。”

    虽说都是靠计划生产,可饼就这么大,分给别人多一点,分到自己头上的就少一些。而生产计划直接影响工厂效益、效益又直接影响厂领导的位置和职工福利。

    所以即便是这个年代,也有市场竞争。

    而且,就算上级想扩大汽车产量也不可能。

    虽然现在到处都很需要汽车,可生产汽车的钢材从哪里来?

    在全国钢材产量不变、或者增量不高的情况下,四面八方都望着钢厂嗷嗷待哺。你这边要扩大汽车产量,另一边就会减少原材料供应,全国经济一盘棋,不是那么好破滴。

    杨厂长继续,“老李说的对,如果我们机械厂也想生产这种轻型卡车,只怕首先江南汽车厂就不会同意。”

    李副厂长一唱一和似的,“江南省就他们一家汽车厂,每年能生产一千多辆轻卡,全省的轻卡车都被他们包圆了,连我们都要找他们买车。”

    说着两手一摊,“可是他们也就只能吃个七八分饱,要是我们直接跟他们竞争,只怕我们会有点难受。”

    江南汽车厂是省属单位,比云湖机械厂整整高一级,而且人家就在省城,跟工业厅的关系也不是云湖机械厂能比的,从他们的碗里抢饭吃,只怕不是有点难受,而是会很难受!

    杨厂长这时才面露微笑,最后做出总结,“你的想法确实很不错,就是现实方面有些困难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苦笑地摇了摇头,“要不是因为这样,我也不会想着能造什么就造什么,只是小打小闹的话,他们还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。”

    陈凡抿了口茶,瞟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刚才你是这个意思吗?明明是找不到方向好不好!

    放下茶杯,陈凡却摇摇头,说道,“我说的是微型货车,是一种比BJ130更小的货车,可不是那种轻卡。”

    没错,他想给机械厂生产的,便是真正将马车大军“赶尽杀绝”,并贴心成为老百姓致富帮手的面包车!

    抛开国外的不谈,说到国内的第一辆面包车,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神车五菱,而有的人会说是84年下线的天津大发,还有的说82年生产的昌河更早。

    但是有一款车,却比昌河还要早一年。

    那就是即将从9356厂正式改名为淮海机械厂的淮海机械厂!

    这话怎么有点怪怪的?

    这个不是重点,重点是他们转为民用之后的第一款产品,便是后世几乎没多少年轻人听说过的“飞虎牌”汽车。

    (90年代的飞虎汽车报纸广告。图片太长放不下。)

    (飞虎汽车)

    微型货车?

    杨厂长脑子里再次闪过这几个字,看着信心十足的陈凡,才发现刚才是自己想差了。

    他便赶紧问道,“什么微型货车?”

    陈凡直接用手指沾了点茶水,在桌子上画了个简图,“你看啊,这是一辆板车,在板车头上装一台发动机,就装在操控台下面,然后弄两个座椅,这就是驾驶室了。

    后面整个当做货仓。就这么一辆四四方方的小汽车,比吉普车稍微大一点点,结构简单、用料也少,货仓包起来可以当小客车用,敞开可以拉货,弄个箱柜,就是封闭的厢式货车。

    体积小、省材料、还省油,这样的车要是能造出来,肯定很多地方都需要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抬起头,嘿嘿一笑,“毕竟不是每个单位都要大解放装那么多东西,对吧。”

    别说,全世界最早的面包车,就是大众公司的一名设计师从板车身上得来的灵感,不过大众造的还是有点大,真正给面包车定型并发扬光大的,还是小日子。

    天津大发就是天津汽车制造厂和小日子的大发汽车公司联合制造的。

    看着桌上的简图,李副厂长早已瞠目结舌,“这不就是基层农村常见的拼装车吗?!”

    在飞虎汽车生产之前,几乎是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类似的拼装车(前文有图就不上了)。

    自己焊个铁架,或者直接用木制的架子车当底盘,车头弄个柴油机,再钉一把椅子在底盘上,一辆“货车”就出来了!

    真是要多疯狂有多疯狂。

    陈凡咧着嘴,非常坦诚地点头,“对,我这个车的灵感,就是从‘拼装架子车’上得来的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几乎所有人都满脸无语。

    还真是?

    陈凡慢慢喝了口茶,笑道,“生产队老百姓想要拉货,连台拖拉机都买不起,或者说买不到,能怎么办呢?只能拼凑这样的架子车用。

    如果我们能利用尽可能少的材料,生产出这样的汽车,无论是客用还是货用,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。”

    他转头看着杨厂长,正色说道,“机械厂不缺材料,缺的是大规模生产的批量原材料,而且一口气吃不成胖子。我的建议是,不妨先生产这种微型货车、或者说微型客车也好,看看市场反应。

    如果市场反响很好,你们就可以顺理成章,向专区政府和工业厅申请成立汽车制造厂。

    到那个时候,工业厅总不能把机械厂的拳头产品送给江南汽车厂吧!”

    这不是国家任务,而是来自下属单位的自发竞争,工业厅再偏心也要有个度,不说大力扶持,起码不会当拦路虎。

    杨厂长沉吟两秒,轻轻点了点头,“也行。”

    他随即看着陈凡笑道,“那这个车的设计图?”

    陈凡微微一笑,“这个车很简单,这些天我已经差不多完成设计。”

    顿了一下,他又说道,“其实造车最难的还是发动机,只要有发动机,几乎任何一家机械厂都能生产出汽车来。”

    杨厂长等人正要点头,就听见陈凡继续说道,“所以为了以后不被发动机卡脖子,我建议你们连发动机一起自己造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杨厂长愣愣地看着他,“我们也能造发动机?”

    虽然车间配合陈凡修复了两台伏尔加汽车发动机,可那只是修复,生产的话……,实话实话,他确实有些信心不足。

    陈凡却不以为然地摆摆手,“别说小排量发动机,就是大功率发动机,以机械厂的条件,也能一点点的敲出来。唯一的区别就是不能量产而已。”

    在忽略法律和专利的情况下,复制发动机最大的难点有两个,第一个是材料,第二个是工艺,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零件精度和质量。

    这两个也就是所谓的“技术壁垒”,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和设备,即便能将发动机全部拆开、测量,也复制不出来。

    可那是针对先进的汽车发动机。

    陈凡又没打算让机械厂造超跑,自然差不多就行了。

    再说了,这个时代的发动机,再先进能先进到哪里去?

    以机械厂的条件,还有单位里那十几位八级工,就算弄台最先进的宝马发动机过来,陈凡也有把握复制出来。

    可能唯一的缺陷就是合金材料了。

    也许是陈凡的信心感染了他们,也许是他们本来就不甘平庸。

    于是三下五除二,机械厂造车的第一款产品,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    众人当即提起酒杯,呼呼啦啦地碰了一圈。

    李副厂长放下酒杯,哈出一口长气,脸色颇有些惋惜,“造微货的话,之前小凡画的那两辆车的设计图,就浪费了呀!”

    杨厂长也轻轻点头,正准备附和。

    这时便听见陈凡说道,“那两张图其实不算什么,只不过是伏尔加和嘎斯的复刻图而已。经过这次拆解造车,我心里已经有了一点想法。”

    杨厂长立刻迫不及待地问道,“什么想法?”

    陈凡笑了笑,“我知道你们都想造汽车,尤其是想造和红旗、上海牌一样的轿车。我觉得完全可行。”

    杨厂长惊讶地看着他,“那伱还建议我们造微型货车?”

    陈凡轻轻摇头,“不冲突。微型货车技术含量不高,对发动机等配置的要求也低,甚至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值也很低,如果能改造出一条生产线,很容易就可以实现量产。

    可是轿车不一样,对技术、对设备的要求都更高,以目前机械厂的条件,基本上不可能量产。”

    这年头的轿车可不分什么豪华型或经济型,只要是轿车,那都是高档玩意儿。既然是高档货,心理预期当然不一样。

    桌上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陈凡。

    杨厂长若有所思,“你说不可能实现量产,意思是不是,不量产的话就可以?”

    陈凡竖起大拇指,“杨伯伯高见。”

    他反手指向屋外,笑道,“就外面那两辆车,怎么出来的大家都知道。杨伯伯,你觉得,就咱们机械厂的生产条件,把所有零件都造出来,并且达到我要求的标准,大概需要多久可以造出一辆车?”

    杨厂长是主管生产的厂长,对制造自然不陌生,更何况后期他几乎每天都在过问这两辆车的改装进度。

    此时听到陈凡的话,心里默默盘算了一阵,便说道,“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,各个车间分别配合,大概10天内能够打造出全套的汽车零配件。”

    他缓缓抬起头,“包括发动机。”

    陈凡轻轻点头,“再加上内饰装潢,打个富余,半个月造一辆车,差不多了吧?”

    杨厂长点了点头,“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陈凡笑道,“既然如此,那就在微型货车之外,再开一个高档手工轿车车间。”

    “高档手工轿车?”

    杨厂长有些迷糊,“难道全部零件都要用人工来造?那样半个月可不够。”

    陈凡摇头笑道,“有机器当然用机器,所谓的手工,其实就是相对于流水线而言。另外,这种手工订制轿车与量产车的最大区别,就是零件尺寸的匹配度要高度契合。

    如果量产车3000公里出首次故障,那手工车就要达到6000公里,甚至是8000公里。总而言之,四个字可以代表这种汽车,那就是精雕细琢!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几位领导隐隐都想明白了什么。

    微型货车那是走量的,是机械厂发展壮大的利器,而手工汽车却是机械厂的门面,展现的是机械厂的技术实力,是机械厂往上升的助力器。

    杨厂长脸色越来越兴奋,“按照你说的,那这种车会不会有一天能超过红旗和上海汽车?”

    陈凡笑道,“如果说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,那是不可能的,人家可是亲儿子,机械厂这种后来的可比不上。

    可要说质量和档次,除非他们也推出手工车,否则绝对比不上不惜成本、精雕细琢的产品。”

    虽然没有明说,但所有人都明白了。

    这种车不是造出来卖给普通单位的,而是特供上级领导专用!

    机械厂不缺钱,缺的是渠道、政策,如果用这种车开路……

    可是这种事只能做、不能说,要不然就成了搞特殊,是需要严厉批评滴!

    杨厂长春风满面,端起酒杯和陈凡碰了一个,闭口不再谈汽车的事,甚至连图纸都没问。

    有个能画全套汽车图纸的专家在,还怕没有设计图吗?

    实在不行,就用嘎斯和伏尔加那两套,换个壳子不就完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,陈凡又和几位领导聊了机械厂产品线的事。

    机械厂的产品线实在是太杂了,而且很多都是临时任务。

    缺自行车了,商业局就请机械厂生产一批,缺缝纫机了,又请他们生产一批,缺电风扇、缺东缺西,都能找到机械厂头上。

    谁让他们设备最全、人才最多呢?
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,陈凡酒兴上头,也是一番指点江山、挥斥方遒,“你们是坐在金山上啃窝窝头啊,这么好的条件,尽给商业局当牛马了。

    电风扇、自行车、缝纫机是很稀罕的东西吗?有没有听说过电饭煲?”

    所有人齐齐摇头。

    陈凡左手做了个插插头的动作,右手手指往下按了一下,“电饭煲,就是煮饭的小锅,只要通上电,按一下,等着饭熟就行了,都不用管。”

    他端起饭碗打了个手势,“全国有多少城市、又有多少城市家庭?要是每家每户都能买一只电饭煲,你们自己算算那是多少钱。”

    杨厂长还在思考怎么用电煮饭,旁边的赵主席就对着陈凡问道,“那么哪里有电饭煲卖呢?”

    若是真的插上电就等饭熟,别的什么都不用管,那倒是挺方便的。

    就是这玩意儿好像没听说过啊?

    虽说我国60年代就进口了电饭煲,可是数量极少,主要是供给外国专家和特定人群,普通商店很少有卖的。

    如果只有一个地方可能有,那就是号称全国货品最全的王府井百货。

    可他们都没去过,自然无从得知。

    至于他问哪里能买到,倒不是想自己用,而是想买回来仿造。

    陈凡看着赵主席,嘿嘿笑道,“这个问题问得好,目前只有首都的王府井百货、友谊商店有得卖,再就是上海的大百货公司可能有。除了这两个地方,就只有广东有。”

    妇联钱主任有些好奇,“小陈老师,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呀?”

    其他人也都将目光投向陈凡。

    按照他们了解的信息,陈凡应该没有出过云湖啊。

    陈凡微微一笑,眼神有些惆怅,“大家都知道,其实除了医生和机械工,我还是一名文学爱好者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所有人眼里都露出恍然的神色。

    陈凡却似乎没有看到,继续说道,“我写过几篇小小的文章,侥幸得到几位读者的厚爱,其中一位是广东廉江的。他是廉江家用电器工业公司的职工,前几天的时候,他给我写的信里,就详细讲了电饭煲这个东西,而且还说他们单位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,所以我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说起廉江家用电器工业公司,知道的人可能不多。但是说起这家公司产品的品牌,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。

    半球就是他们家的。

    而廉江除了半球,还有鼎鼎大名的三角。

    虽然如今这些品牌显得档次没那么高了,除了电商平台,一般只能在城乡结合部的小家电店里找得到,可在电饭煲领域,他们也是一度占领了全国市场、甚至远销海外的超级巨头。

    陈凡打了个恍惚,隐约听见钱主任在问自己,“他没事跟你写电饭煲干嘛?”

    陈凡沉吟两秒,“因为他给我寄了一台电饭煲,怕我不会用。”

    他抬起头来,不出意料地看到一双双闪烁的目光,很淡定地微微一笑,“电饭煲我可以贡献出来,还可以画一份设计图,……”

    话到这里,便戛然而止。

    杨厂长左右看了看,与众人对了个眼神,当即干咳一声,和颜悦色地对着陈凡笑道,“你给厂里提管理意见、帮助厂医院的医护提升业务水平,还带头造车,为厂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经厂办开会讨论,决定给你发一点奖励。”

    陈凡眼睛一亮,“什么东西?”

    杨厂长指了指外面,笑道,“已经放到你车子后备箱了,回去就能看到。”

    陈凡沉吟两秒,“下次我把电饭煲带过来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酒足饭饱,陈凡开着自己的新车,得意洋洋地回家。

    可惜就是路有点短,刚出厂门,就进了家门。

    姜甜甜将院门关好,转身向陈凡走去,只见他拉开车子后备箱,露出几只大纸箱,将里面塞得满满当当,连后排座椅都被放倒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陈凡做了改造,在不减少舒适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储物空间,这些东西还放不下,。

    姜丽丽还在围着车子转圈圈,两只眼睛在发亮,“哇,好漂亮的车。”

    说着还用手摸了摸,“跟棉纺厂的车完全不一样,感觉不仅更漂亮,质量也要更好。”

    陈凡将一只纸箱搬出来,笑道,“这可是出动了7位八级工,10位七级工和十几位中级工打造出来的,质量能一般吗。”

    他看见姜甜甜想要去搬纸箱,赶紧说道,“别动,你抬不动。”

    姜丽丽赶紧冲过去给姐姐帮忙,同时问道,“这些是什么呀?”

    陈凡哈哈笑着往里走,“搬进来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两姐妹抬一只箱子跟着进来,轻轻放到堂屋地上。

    这时陈凡又返回去,一连搬了两趟,三人才将三大四小几个纸箱子全部搬进来。

    姜丽丽好奇地围着箱子打转,“这些都是什么呀?”

    姜甜甜没好气地用手指头戳了她的额头一下,“就不能稳重一点。”

    可是语气中却全是宠溺,一点威慑力都没有。

    如今父母恢复工作岗位,连家都搬回棉纺厂干部宿舍区,住进了原来的两层小别墅,她们自己的高考分数线也远超本科线,心情自然愉悦。

    如果说在外人面前还有些矜持和习惯性的谨慎,但是在陈凡这里,两人都天性尽显,没有半分遮掩。

    陈凡也是这几天才知道,原来姜丽丽也能活泼好动,都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,却还跟没长大的小丫头似的,和以前的她完全判若两人。

    陈凡放下最后一个纸箱,看着两姐妹笑道,“想知道是什么,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姜丽丽也不客气,跑去书房拿了工具就回来开工。

    先将最大的纸箱拆开,里面竟然又是一层纸箱。

    再拆。

    等里面的东西出现,三个人都傻了眼。

    姜甜甜直愣愣地看着那个绿色的柜子,“这个是冰箱?”

    雪花牌冰箱,改开之前,是专门生产用来储存药品的!

    连生产单位都是首都医疗器械厂。

    但是嘛,懂的都懂。

    总之这玩意儿真不好弄,普通家庭根本买不到,因为这玩意儿就不是靠票买的,得用设备类的批文。

    连陈凡自己都没想到,机械厂竟然给出了这个东西。

    忍着兴奋继续开箱。

    有了冰箱打底,后面的东西也就没那么震撼了。

    第二个大箱子是洗衣机。

    (70年代济南洗衣机)

    其实洗衣机走入普通家庭也没几年,以前是专门用于宾馆、酒店这样的招待场所,直到70年代初,才允许面向普通家庭出售,如今依然是抢手货。

    冰箱、洗衣机都有了,如果说没有电视机,陈凡是不信的。

    于是他拆开第三个稍小一点的箱子。

    把东西拿出来,连姜丽丽和姜甜甜都傻了眼,好奇地围着打转,“这是什么呀?”

    陈凡拿起箱子里的产品说明书,连眼珠子都快凸出来,“空调?!”

    没错,就是我国第一台民用空调,雪松牌CKF-3A窗式空调。

    (雪松空调)

    早在1965年,上海冰箱厂就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空调:三相电源窗式空调。

    只不过当时没有投入民用市场,只是提供给一些特殊部门使用,用来维持房间温度环境。

    一直到74年,春兰集团的前身,TZ市无线电元件厂才应客户的要求,研制出第一台民用窗式空调,产品代码CKF-3A,品牌为“雪松”。

    姜丽丽和姜甜甜一听是空调,都来了兴趣,围着空调研究,这东西要怎么用?

    陈凡则跑去另一边拆箱,同时笑道,“先别管空调,那玩意儿暂时还用不上。”

    姜丽丽扭头看向他,好奇地问道,“为什么呢?”

    陈凡拆着箱子,看着她笑道,“这个空调只能制冷,不能制热,最少要等五个月以后才有用。”

    尽管如此,也还是没能打消两姐妹的好奇心,她俩围着空调研究了好一会儿,直到旁边传来声音,才一起抬头转身看去。

    只见一台金星牌彩色电视机稳稳当当地放在八仙桌上,陈凡正在调台。

    将电视机背后的天线拉长,彩色画面上很快出现模糊的图像。

    看到电视,两姐妹瞬间忘了空调,一起跑到电视机前。

    姜丽丽眼里满是惊喜,“还是彩电。”

    姜甜甜则歪着头比划,“这个是19吋的吧,好大呀。”

    陈凡扶着天线调整信号,笑道,“对,金星牌19吋彩电。”

    说来也有点意思,70年的时候,上海金星金笔厂试制成功第一台47厘米全晶体管单枪二束彩色电视机,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由此诞生。几乎同时,天津厂也研制出彩电。

    可上海这家造笔的工厂又更进一步,在1974年,再次研制出C47—312型彩色电视机。

    就是现在桌上这台。

    无论是前面的冰箱、空调,还是眼前这台电视机,都是紧俏得不能再紧俏的商品,也不知道杨厂长他们用了什么办法,才凑齐这套“现代家用电器”。

    比起现在全国大部分老百姓还在奢望的“楼上楼下、电灯电话”,陈凡可以算是“一步到位”了。

    今天运气不错,现在的电视节目是每天分两次播出,第一次播出有两个时间段,要么是上午9点到中午,要么是下午2点到傍晚。

    如果是上午播出,那第二个时间段就是晚上6点开播,一直到10点左右节目结束。如果是下午播出,那就是晚上7点再次开播。

    今天就是下午开播第一个时间段,要不然现在还没节目看。

    不过这电视一开,后面的箱子竟然没人管了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.xuanyge.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.xuanyge.info